看书城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第3章

刹那间,神清气爽,全身如涌清流游走四肢百脉,一股难以言喻的力量迅速传遍全身,整个人如沐春风。

时光流转,转瞬之间,他缓缓睁开了双眼,感觉身体格外舒爽,精力异常充沛。

“真是奇妙的感觉。”朱柏心中暗想,取过铜镜细细打量自己。

注视镜中的面容,他轻轻一叹,低声说道:“这长生丹果然非同寻常,效果远超想象。”

“不仅能够延年益寿,竟然还能使人容颜焕发。”他唇角微扬,意识到自己的容貌不仅变得更加俊朗,也更为年轻。

“这颗丹药果然厉害。”朱柏轻点头,随即小心翼翼地将丹药收好。

“小十二!小十二!”门外突然响起一声呼唤。

来者正是朱棣,见了朱柏后便兴致勃勃地说起话来。

但还未说完,他整个人却突然愣住了。

嘴巴微张,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朱柏,因为他面前的这个弟弟容貌竟大为不同,变得更加年轻,更加英气逼人。

“这……这是……怎么回事?”朱棣震惊地捂住嘴。

朱柏瞥了他一眼,调侃道:“四哥,你怎么了?难道我脸上长虫子了吗?”

“没、没长虫子。我只是觉得你变了。”朱棣语气犹豫。

“我梦见仙人传授道法,有点改变很正常。”朱柏轻描淡写地解释。

“真有这种事?”朱棣一脸怀疑。

“我是你弟弟,还能骗你不成?”朱柏眼神纯净,神情诚恳。

朱棣摇摇头,叹了口气:“算了,你也越来越让人猜不透。”

“不是我看不透你,是你想多了。”朱柏淡然回应。

朱棣默默腹诽,懒得再争辩,干脆拉着朱柏往外面走去。

“去哪?”朱柏微微一怔。

“爹叫你去奉天殿,说是有事。”朱棣边走边解释。

“那就走吧。”朱柏点点头,随朱棣一同前往。

一踏入奉天殿,朱柏便感受到朱元璋、徐达等人的目光纷纷落在他身上,众人眼神复杂,目光灼灼。

朱元璋开口道:“你确实不同了,比之前厉害不少。”

朱柏心念一转,心中已有打算,开始缓缓道来。

徐达与蓝玉在一旁倾听,心中不觉骇然。

“世间真的存在仙人?连修仙都是真的?”蓝玉不由得心头一震,既疑惑又感叹。

他们竟跟随湘王见识到穿越时光的力量,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朱元璋忽然正色道:“若修炼仙道,可否真的达到长生不老之境?”

沉吟片刻后,朱柏答道:“或许真有此可能。”

他已吞下长生丹,从此不老不死。如今还剩下两颗,他正在考虑,是否该将其中一颗献给父亲。

“此次唤你来,还有一事要问你。”朱元璋语调忽沉,“我想知道有关正统朝的天命与因果。”

“如今正统朝的大局不是已经明朗了吗?还有什么值得打听的?”朱柏好奇地问道。

“咱就想弄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中,于谦和朱祁钰是怎么守住北京、打赢这场仗的?”朱元璋直接发问。

他翻看过史书,从洪武到正统年间都有记载,但正统部分尚未完结,因朝代仍在延续,所以他特别想知道这段战事的具体情况。

徐达与蓝玉也点头附和,他们都想看看朱柏这项特殊能力的表现。

朱柏微微一怔,随即答应下来。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那说清楚也不难。”他轻松地笑了。

正当他准备展示能力时,一名太监快步进来。

“启禀洪武陛下,景泰皇帝和于谦求见。”太监恭敬禀报。

“来得正好,咱正想了解你们的事迹 ** 一角。”朱元璋欣喜道,“快请进来。”

“遵旨。”

很快,朱祁钰和于谦走进厅堂,行礼问候。

“拜见太祖爷爷、太宗爷爷。”朱祁钰率先开口。

于谦也拱手行礼:“参见洪武陛下,拜见永乐陛下。”

朱元璋看着二人行礼,神情愉悦,尤其是听到于谦的用词尊崇有礼,更是满意。

“现在也没外人了,说说吧,你们这次来是为什么?”朱元璋温和地问。

朱祁钰回答道:“回太祖爷爷,儿臣前来,是想请辞皇位。自认无力承担 ** 重任。”

于谦面有难色,沉默片刻,最终点头。

朱元璋瞧着他开口:“你也是想辞去首辅一职对吧?”

于谦轻轻点头。

“那你来说说,除去你自己,谁能胜任内阁首辅之位?”

朱元璋追问。

于谦微微沉默。

“说吧。”

“回陛下,臣认为杨士奇大人更为合适。”于谦开口,“洪武陛下,您亲身经历洪熙、宣德两朝,应该深知三杨的才能。”

“三人组成的内阁最强,创造了仁宣之治。”

“其中,杨士奇是最适合接任首辅之人。”

一番话后,朱元璋略微怔住。

但很快,他眼中浮现一丝笑意,凝视着于谦。

于谦有些发紧。

心里暗叹,太祖皇帝,别盯着我看了。

他悄悄往后挪了半步。

朱元璋反而又走近一步。

于谦心头一紧,疑惑浮现:这是要做什么?

太祖高皇帝,您究竟想表达什么?

他一时胡思乱想起来,整个人都不自在了。

“你讲完了?”朱元璋开口问道。

“是的,我想说的都已经说了,若是谈及内阁首辅,三杨无疑是最适合的人选。”于谦答道。

朱元璋笑了笑,神色略有些微妙,但未多加评论。

片刻后他神情再度舒展。

“然而,依我看,你才是最佳人选,你具备这份能力。”

他对于谦温和地说道。

“如果你这孩子将来执掌大明江山,我也可以安心。这是我最后的决定,不必再有争议。”说罢他目光转向了朱祁钰。

于谦和朱祁钰彼此相视,恍如梦境。

一位成为皇帝,一位则肩负内阁首辅重任。

这般突兀的变故让他们一时间无从反应。

“你们或许疑惑,我为何执意让你们肩负重任,是因为你们的将来,意义非凡。倘若依循原本的史实,你们注定是大明的重要支柱。”

朱元璋微笑着再次开口。

于谦与朱祁钰又一次互相对望。

“父皇所言不差,正是因你们力挽狂澜,守住了北京城,才确保了大明的安稳。若是历史不变轨迹,你们无人可以取代。”

一旁的朱柏也笑了起来。

言语未落,他语气间隐隐透出几分笑意。

“所有人都来了,那我这就让你们亲见真实的历史。”他说这话时,语气坚定而自信。

“湘王殿下真能做到这点?”蓝玉露出难以置信之色,脱口问道。

“我不仅能做到这一点,我还清楚你最后的结局。”朱柏面带笑容地回应。

在场的朱元璋沉默,徐达等人神色愕然,蓝玉更是满脸惊诧。

听闻此言,朱元璋脸色微变,用手轻轻敲了一下朱柏的脑袋。

“好了,这种话不要多说。现在开始吧,让咱瞧瞧那北京之战。”他语气略有些严厉地岔开话题。

于谦等人面面相觑,皆露狐疑。

他们忍不住望向朱柏,心中不由震颤。

这位湘王,竟能真实展现历史画面吗?

即便心怀疑惑,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朱柏的确非凡。

“那就依你说的办。”

朱柏轻声一笑,随即扬手一挥。

眼前景物一变,熟悉的奉天殿出现在众人面前。

眼前景象一现,众人顿时震惊失色,徐达、蓝玉与朱祁钰更是如此。

“这不可能!天下怎会有如此手段!”于谦震惊得语无伦次。

“确有其事。”朱元璋含笑道:“看看咱这位儿子,多么厉害。”

众人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他们措手不及。

纵使已知朱柏非凡脱俗,可亲眼见到这般逼真而真实的过往时,仍然忍不住心生敬畏。

这般手段,放眼天下,唯有朱柏方可为之吧?

画面中的朱祁钰静坐于皇位之上,神色沉稳。

大殿中文武百官神情紧张,气氛凝重,显然皆感局势不稳。

望着画中自己曾经的样子,朱祁钰微微一怔,开口道:

“我真的当上了皇帝?”

朱柏微微一笑,点头答道:

“皇帝被俘,朝堂无主,必须有人继位稳定局势。于谦据理力争,坚决拥护你登基。”

朱祁钰听了,轻轻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蓝玉等人也都默然看着画面,目光紧随着接下来的变化。

……

画面再度变化,朱祁钰的神情更加沉稳,目光扫向群臣。

殿中文臣武将神情各异,神色中充满焦虑,皆知也先大军压境,形势危急。

朱祁钰皱眉开口:

“为何敌人迟迟未到北京城下?”

群臣无人答话,大殿陷入一片寂静。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了高喊声,脚步声急促,随即于谦大步走入。

他面色从容,目光坚定,一看便是心中有策。

众人齐齐望向他,而他径直走向沙盘,语气坚定地说出了一句:

“他们不会攻打北京!”

这一句话顿时引起众人注意,皆屏息聆听。

于谦缓缓说道:“北京城墙高厚,守备坚固,军需充足,敌军并无攻城利器。而且,瓦剌本就不擅攻城。”

众人听他说得条理分明,心中略安。

于谦进一步说道:

“此番出兵,无非挟持皇帝以图私利。与其慌乱,不如整军固守,使其久战疲弊。”

这番话说得坚定从容,极具说服力。

朱祁钰静静听着,眼中流露出敬佩之色。

此时,画面中的于谦开始讲述瓦剌的战术可能:

“如若我为也先,必定兵分三路:其一,入直隶河北之地扰乱京畿;一路渡河切断南兵援道;另一支调兵西进,越秦岭取西北之地。”

朱元璋听后,感叹地说道:

“这般镇定从容,能识局势,真乃国家大才!”

“于谦确实不凡,判断战局清晰无比,堪称国之砥柱。” 朱祁钰深以为然。

一旁的徐达也叹道:“这般从容冷静、临危不乱之将才,实属难得。”

曾身经百战的徐达,对于谦如此表现,也由衷折服。

朱柏静静地旁观这一切,并未说话。他心中知道,此刻的于谦正是最光辉灿烂的一刻。

何为“国士无双”?

当危难关头站出来挑起责任的人,便是英雄;

这般人物,当得起“国士无双”的荣耀之名。

画面切换,此刻于谦神情凝重、眼神如刃。

他正在剖析敌军局势,并冷静布局应对之道。

他环视朝堂上的众人。

杨士奇、杨溥与杨荣都站在其中,目光全都落在于谦身上。

只听得他慢慢说道:

“京城九门乃是屏障,需由将士分别镇守!”

“任何一门若有失守,守将当即处决!”

说完,于谦低头翻看手中的奏折。

折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与布防信息。

“安定门,陶锦!”

“在!”

“东直门,刘安!”

“在!”

“朝阳门,朱瑛!”

“在!”

……

每一门都被依次点名,将士们纷纷响应,接受守城之责。

此刻,观看着这一切的朱元璋一行人心绪翻腾。

他们都很清楚,此刻的于谦,已经把自己的性命与国家存亡系于一线。

“真没想到,在最为危急之时,唯有他挺身而出!”朱祁钰复杂感慨。

“不错,换了旁人,恐怕无法做到。”众臣附和说道。

“既如此,现在让于谦担任内阁首辅,应无人反对?”朱元璋问道。

众人一致赞同。

“我——”

于谦刚要开口,却被朱元璋一眼制止。

“先看清楚,别急着说话。”洪武皇帝淡声说。

“是,谨遵陛下吩咐。”于谦点头,重新把目光移回那画面之中。

画里,终于点到了最后一门:

“德胜门,于谦。”

这一句出口,众人为之动容。

朱祁钰上前一步,盯着于谦。

“德胜门对面是也先大军主力,你真的决定亲自坐镇吗?”朱祁钰低声询问。

于谦神情坚定,回道:“大难当前,须得有人挺身而守。臣愿以生命护国。”

沉默片刻后,朱祁钰郑重点头:“那我们便并肩守城,生死共存。”

于谦念完守城将领名单,抬起眼,凝视满朝官员。

他略作沉吟,继而坚定开口:

“战火若燃,即是破釜沉舟之时!”

“凡守城将士,必须死战御敌!”

他目光锐利坚定,扫视众人之后,肃然说道:

“一旦战败,大明必将步南宋覆灭之后尘,再无退路!”

“到那时,我们有何面目面对百姓?又拿什么脸面去地下见太祖皇帝!”

这话掷地有声,震动人心。

朱祁钰也被感动得动容,抽出身上佩刀插入桌面:

“只有一条路:要么胜,要么亡!”

“我就在这城里,手持兵刃不后退一步!”

“你们奋战到底,我也决不独生!必将与你们共存亡,绝不让敌军踏入大明半步!”

众人无不感奋,齐齐跪地,昂首高呼:

“臣等愿随陛下,誓死报国!”

气势磅礴、众志成城,声音一致,杨士奇等人也毫无例外地表达同样意志。

“倘若敌人破城之时真来临,我们决不会苟且偷生,必与君主生死与共!”

他们的誓言充满坚定,无丝毫惧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