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方宇走进了口罩厂。车间里机器运转的嗡鸣声比往日低了几分,几个老员工正蹲在生产线旁检修设备,见他进来,手里的扳手顿了顿,眼里闪过一丝诧异——这位新老板昨天刚办完交接,今天竟来得比谁都早。
“吴迪,去把车间主任、采购组和技术部的人都叫到会议室,十分钟后开个碰头会。”
方宇走进办公室,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利落。吴迪愣了愣,赶紧掏出手机通知人——他跟着前老板干了五年,还从没见过这么雷厉风行的新主儿。
会议室很快挤满了人,十来张脸上一半是好奇,一半是忐忑。有人悄悄嘀咕。
“不会是要裁员吧?”
“听说前老板欠了一屁股债,说不定要卖厂呢。”
正议论着,方宇推门进来,,开门见山:“今天召集大家,就说三件事——翻新厂房,换设备,扩产。”
话音刚落,底下瞬间炸开了锅。负责生产的老王猛地站起来。
“方总,您没开玩笑吧?这厂房去年才简单修过,设备虽说老了点,但还能转啊!”
他嗓门洪亮,带着点急赤白脸的激动——这群人跟着厂子摸爬滚打,最清楚家底有多薄。
小样,还想拦着我花钱。
方宇没急着回答,先点开投影仪。屏幕上跳出一组照片:斑驳的墙面、掉漆的传送带、堆在角落的废弃模具,旁边还列着一行数据。
“现有设备日均产能一千只,合格率92%”。
他抬眼扫过众人。
“我昨天看了一圈,生产线布局不合理,除尘系统早就该换了。这样的条件,怎么接大订单?”
这话戳中了所有人的痛处。去年冬天疫情反复时,有个大客户想来订500万只口罩,就是因为厂里设备跟不上,最终眼睁睁看着生意落到了隔壁新厂手里。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个老员工低下头,脸上露出懊恼的神色。
“所以第一步,”方宇敲了敲桌子,“下周开始翻新车间,重新规划流水线,通风、消毒、仓储全按最高标准来。技术部的人跟我去趟深圳,下周就把新设备定下来——全自动生产线,带智能质检的那种,产能至少翻三倍。”
“三倍?”采购组的小张惊呼出声,手里的笔“啪嗒”掉在桌上,“那原材料……咱们现在的库存只够撑半个月啊!”
“那就联系供应商,记住,一定要找一些质量高的,不要怕花钱,你们连花钱都花不明白,还怎么赚钱。”方宇一脸无所谓的道
“方总,”老王犹豫着开口,声音比刚才低了许多,“这……这得投多少钱啊?万一……”
“没有万一。”方宇打断他,眼神亮得惊人,“我知道大家心里没底,毕竟厂子之前走了不少弯路。但我可以跟你们保证,从今天起,每个月的绩效奖金翻倍,年底要是能完成3000万只的目标,人人都有分红。”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水里,瞬间激起千层浪。底下的议论声变了调,惊讶里掺着兴奋,有人悄悄掐了把自己的大腿,怀疑是不是在做梦。
小张激动得脸都红了,扯着旁边的人嘀咕:“我上个月奖金才800块,翻倍就是1600啊!”“真能完成目标,那分红不得顶大半年工资?”
方宇看着眼前雀跃的人群,嘴角扬起一抹笑。他知道,这群工人缺的从来不是干劲,而是一个能让他们看到希望的机会。
“第一个月,咱们先把新设备装好,磨合到位,做到日产1万只。”他说道
话音刚落,老王猛地一拍大腿:“方总,您这话要是当真,我老王第一个跟您干!明天我就把我那几个退休的老伙计叫回来,他们手上有绝活,调试新设备肯定用得上!”
“我也去!”张军举着手站起来,“采购那边我熟,保证把原材料的质量盯得死死的!”
会议室里的气氛彻底沸腾了,刚才的忐忑和疑虑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有人已经开始讨论新生产线该怎么布局,有人盘算着该提前联系哪些物流商,连最沉默寡言的仓库管理员都忍不住插了句:“我今晚就把仓库清出来,保证能放下新料!”
方宇看着眼前这幕,拿起桌上的水杯,朝着众人举了举:“行了,多说无益,咱们用结果说话,散会吧,各部门把要做的事列个清单,半小时后交到我办公室。”
人群涌出去的时候,脚步声都带着轻快。
吴迪走在最后,回头看了眼黑板上的数字,又看了眼正在整理文件的方宇,突然觉得这灰蒙蒙的厂房里,好像第一次透进了光。
他深吸一口气,攥紧了拳头——或许,这个半死不活的厂子,真的要迎来新生了。
半小时刚过,会议室的门就被轻轻推开。吴迪领着老王和采购组的小张走进来,三人手里都捧着厚厚的核算单,脸上还带着没褪去的兴奋红潮。
“方总,您要的预算都核出来了。”
吴迪把最上面一叠纸递过去,指尖还在微微发颤。
“车间翻新按您说的标准,包括墙面翻新、通风系统改造和地面硬化,总共是……”他顿了顿,报出个数字,“38万6。”
方宇接过单子翻了两页,上面用红笔标着明细:防火涂料多少桶,新风管道多少米,连墙角的防撞条都算得清清楚楚。
他抬头看向老王。
“这个数卡得挺紧,我给你四十万,一定要好好改造一下厂子,让客户一进来就有一种大气,安全感,明白吗?”
老王咧嘴一笑,露出两排被烟熏黄的牙。
“明白了,我找了相熟的施工队,材料都按批发价拿的,能省则省。”
他昨天还觉得这新老板是纸上谈兵,此刻眼里却多了几分信服——光是那笔翻新预算,就比他预想的专业多了。
听到这这家伙的话,方宇十分无奈,本来花钱就够累了,这家伙还给我来了句能省就省。
“老王啊,思想要转变,不要老想着省钱,想要赚钱,不付出代价怎么能行。”
方宇摇了摇头,又接过小张手里的设备采购单。全自动生产线、智能质检仪、无菌包装机……清单上列着七台设备,总价后面跟着一长串数字。
他眉头微蹙,手指在单据上敲了敲:“这个数不对吧?”
小张心里咯噔一下,赶紧解释:“方总,这是深市厂家给的基础款报价,我特意选了性价比高的配置……”
“停。”方宇抬眼打断他,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做口罩是跟健康打交道,设备不能含糊。全自动生产线带智能质检,怎么可能只这个价?我昨晚查过行情,光一套进口伺服系统就得十几万。”
他把单子往桌上一放,“重新联系厂家,按顶配来——电机换进口的,质检加双摄像头,再加一套数据监控中台。怎么着,这设备总价也得上百万,才能撑得起咱们扩产的规模。”
小张愣住了,手里的笔差点滑落:“上、上百万?”他原本以为能省则省,没料到新老板对设备要求这么高。
“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方宇拿出手机点开银行APP,“你现在联系厂家改合同,就说我们加钱升级配置。账号发过来,我现在打50%定金。”
屏幕上的数字跳动时,吴迪悄悄凑过去看了眼,定金数额比刚才的总报价还高,吓得他赶紧收回目光。
小张的手机很快响起提示音,他看着到账信息,突然明白过来——这新老板不是在说大话,是真打算把厂子往高端里做。
方宇把手机揣回兜里,起身拿起西装外套:“剩下的钱等设备调试合格再结。小张,你跟厂家说,下周必须派技术员过来,我要盯着安装调试。”
小张连连点头,出门时脚步都带着风。老王也赶紧应下盯施工队的事,临走前忍不住回头看了眼方宇,眼里的佩服又多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