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城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免费阅读,江九珠大结局无弹窗

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这本书最近很多读者朋友在找,正好小编今天带着资源来跟大家分享啦,这本书是作者大大“红红糖”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宫斗宅斗类小说,主角分别是江九珠,目前连载中,最新章节第300章 生不讲理的气,喜欢看的不要错过哦!这本书又名《那姑娘风华正茂》。

一、作品简介

《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是以江九珠为男女主角的小说。主要讲述了:大梁边境,灵州城一个大梁朝的边陲小城,常年风大,黄沙漫天,紧挨着漠北,也是大梁朝的边陲要塞。边境时有战事,好在前方有重兵把守,后方的灵州城也算太平。一个不算大的府邸,一年轻漂亮的妇人正坐在桌前缝制女儿……

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小说免费阅读

二、书友评论

书里好多平平淡淡的场景和话语都让人鼻头一酸,同时也不乏幽默,可是为啥有刀呀,这么好的阿爹和阿娘怎么就走了呀呜呜呜呜呜呜呜

最初看见书名很独特,就进去看了看,没想到内容清新、充满趣味,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个机灵聪慧、调皮可爱、纯真性情的小姑凉,让人心疼又让人欢喜,希望快点更新。

女主心胸太“开阔”了,还能和仇人和谐共处,实在是我等凡人难以企及的“道德标杆”啊!!

瑕不掩瑜的一本书。当然,瑕~是真的太多了!离谱的物价,很难找到“逻辑”两字的情节……但,能看出作者想写一个有意思的女孩子的故事的努力。四分好评,加油作者!

给新人的劝,别把这当传统网文吧,这才是真正的小说该有的样子。无话可说,作者yyds,好有好的理由,这才是真的现实产生理想,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朝花夕拾》的既视感,感觉就像它的青年体一样,只不过一个真实一个虚构,但能虚构到这地步,就升华了,我希望在此见证一个奇迹

三、作品赏析

大梁边境,灵州城

一个大梁朝的边陲小城,常年风大,黄沙漫天,紧挨着漠北,也是大梁朝的边陲要塞。边境时有战事,好在前方有重兵把守,后方的灵州城也算太平。

一个不算大的府邸,一年轻漂亮的妇人正坐在桌前缝制女儿的新衣。

“阿娘……阿娘……”

听见女儿稚嫩的喊声,徐氏停下手中的针线。抬头,女儿正跑着拐进了屋。

六岁的女儿火急火燎进屋就去够桌上的茶壶,踮起脚尖,她的小短手也够不到桌上的茶壶。

江九珠索性就踩在凳子上,这才够到水壶,自己倒了一大盏茶咕噜咕噜喝下,来不及入口的茶水顺着两边嘴角流下把衣服打湿了一片。

搁下茶碗,江九珠抬起右手,拿袖子在嘴上擦了两下。

徐氏看不下去,轻轻拽过女儿,拿起腰间的帕子温柔的擦着女儿脸上的汗珠:“这是从哪里疯来?”

“今早,我去找阿爹了。阿爹让我来告诉母亲一声,今日衙门事多,午饭不回来用,母亲也不必送饭去。”江九珠仰着脸,闭着眼睛享受着母亲的擦拭。

“知道了。”徐氏放下手帕。

江九珠睁开眼睛,小眼睛亮闪闪的看着母亲:“午饭我想吃阿娘做的面条。”

徐氏发问:“今日的字练了没有?”

九珠垮起小脸:“阿娘只会说些让人不高兴的事情。”

如此看来,定是没写。

徐氏反驳:“这天底下哪有人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等九珠学会写字,到时候就可以给祖父母写信了不是?”徐氏抬手轻抚着女儿的头。

说到这里,江九珠问到:“多这些天了,阿娘,你说表哥现在到汴京了吗?”

“算着日子,秉玉应该是到汴京了。”

江九珠脸上露出欣喜之色:“那表哥定把我的信交给祖父了。”

“阿娘,你说祖父收到我的信,会不会很高兴。”

徐氏脸上的神态出现一抹异样,看着女儿期待的眼神,说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定是会的。”

说来徐氏愧疚不已,当年如若不是因为自己,丈夫江启也不会和亲爹闹翻,害得他在这边境呆了这么多年,连家也不能回。

“阿娘,在给我做新衣服?”

愁丝被女儿打断。

“是要过节了?”江九珠翻看着母亲手中还未制成的新衣,六岁的江九珠还记不住节气,以为只要是有新衣服穿就必定是过节。

也难怪女儿会这样想,以往都是过节才穿新衣。边境苦寒之地,丈夫江启一个小小的五品知州,俸禄不多,又经常接济他人。徐氏也体谅丈夫的不易,这几年勤俭持家,把府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节,”徐氏悄声说道:“这衣服是给九珠去汴京给祖父拜寿穿的。”

今年中秋节恰是江宏五十五寿辰,想必江府会热闹操办,这么多年,丈夫都没和汴京联系,属实是他们不孝。

徐氏想着趁此机会,让女儿去汴京拜寿来缓和江宏和江启父子之间的关系。

当然了,此事断然不能让丈夫知道的。

江九珠把衣服放下,她又问出已经得到过好多次答复的问题:“阿娘,祖父真的还活着?”

这大不敬的问题,女儿问过几回,徐氏每次都认真回答,可女儿好像不太认可。

“可……阿爹说没有祖父,祖父早死了!”这是江九珠从父亲那里得到的回答。

她只问过父亲两次。

第一次,父亲说,祖父早已不在人世。

第二次,父亲说,你阿娘得了癔症,你祖父早已不在人世。

父亲说阿娘胡说的。

母亲让九珠不要再问父亲这个问题。

九珠分不清真假,父亲不像在说谎,可母亲也不会胡说。

徐氏不想九珠烦恼上一辈的恩怨,并不打算告诉她原有:“再过两个半月,你去汴京就可以见到祖父了。”

“记住,可千万不要让你父亲知道此事。”徐氏小声提醒

江九珠问:“瞒得住父亲?”

“到时候就说你想表哥,去汴京找秉玉。”

这倒是个借口。表哥今年十二岁,去汴京求学,相比有家世的子弟来说,表哥已经晚了许多。

其实,徐秉玉并不是,江九珠亲表哥,他是母亲哥哥领养的孩子。后来听说家道中落,徐家就只剩下母亲和年幼的徐秉玉……

江九珠也是从府中嬷嬷那里听了大概,其中种种,嬷嬷没再细说。

晚间。

屋里点着烛火,徐氏正握着江九珠的手,一笔一画的教她学字。

江…九…珠。

她首先学的是写自己名字。

刚开始写都是差强人意,现在已经练了半月,看着女儿丝毫没有长进,江启有些好笑。“原想着夫人字好,教导女儿,那女儿也可以写一手漂亮字体,没想到女儿随了我,字丑。”

徐氏不服解释道:“九珠才开始学不到一月,夫君怎知以后写的不好?”

九珠停笔附和:“是啊,父亲,您怎么能先下定论。”

江启不争辩:“好好好,为父言辞尚早,九珠定比我强。”

半个时辰后,

“可以了。”江九珠放下笔,活动起手腕

徐氏看着没有丝毫长进的字体,皱褶眉头问:“怎么,这就不写了?”

“难道母亲看不出来这几个字?”江九珠反问。

“字是看的懂,但写的不好,还得继续练习才是。”

对于徐氏的说教,江九珠认真答道:“字是传达消息用的,何必在乎美与丑,那样不免有些本末倒置。”

江启笑。

六岁的江九珠能说出这话还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她一字不差说出来使得徐氏不悦:“刚才不是还说你写的字会比你父亲强,怎么才半个时辰就蔫了。”

“人们不是常说这女儿像父嘛。”江九珠缓缓说道:“阿爹,你说是不是?”

江启又笑。

徐氏皱眉,瞪了眼丈夫。

江启止住笑声,继续看手中的书。

江九珠以饿了为借口,把母亲支了出去。

屋里只剩父女两人。

“阿爹。”

“嗯。”

“你写的第一个字是谁教的?”

许久不见回答,江九珠停笔抬头,见父亲发起呆,手里捧着书,眼睛却看向别处。

父亲似乎很喜欢发呆,江九珠见过很多次。

有时候父亲站在走廊下仰头看着天空发呆,有时候会站在灵州城的城墙上,望着远处发呆。

阿娘说,阿爹这是想家了。

她问阿娘,家不就在灵州吗?

阿娘说,阿爹是想他小时候的家了。

她问阿娘,想小时候的家了,那阿爹为什么不回去?

阿娘不语。

那个时候,江九珠不明白……不明白很多事。

小说《一封家书抵万金,她萌翻众人》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