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城
高分必读小说推荐
小说《密统帝国》章节阅读

密统帝国

作者:陛尊居士

字数:179448字

2025-08-14 08:00:27 连载

简介

密统帝国》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科幻末世小说,作者“陛尊居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米凡舒美丽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密统帝国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一、超时的会晤与宇宙级的分歧

宇宙科学院的圆桌会议室里,空气仿佛被无形的公式凝固了。墙上的挂钟时针早已越过下午五点的刻度,指向了七点,夕阳的余晖透过百叶窗,在米凡和俄罗斯科学家代表团成员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幅被分割的抽象画。

最初约定的两小时会议,早已变成一场跨越时区的思想马拉松。米凡面前的白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数理符号和几何图形,有些线条扭曲缠绕,如同多个宇宙在碰撞中产生的引力漩涡;有些则呈现出完美的对称结构,仿佛是多重宇宙秩序的密码。

“米凡教授,您的‘嵌套式宇宙模型’确实令人震撼,” 俄罗斯代表团的理论物理权威波波夫院士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却又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但您如何解释不同宇宙间的‘膜振动频率’为何会呈现出周期性的跳跃?”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划出一道波浪线,试图模拟那种跳跃的轨迹。

米凡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新画了一个动态的三维坐标系,笔尖在板上发出 “沙沙” 的轻响,打破了会议室的沉寂。“波波夫院士,这正是‘终极统一理论’的核心之一。”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尽管已经连续高强度讨论了五个小时,却依旧中气十足,“您可以把不同的宇宙想象成水面上的涟漪,当两个涟漪相遇时,它们的频率会相互干扰,产生共振或抵消。这种跳跃,就是共振的表现。”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座的五十多位俄罗斯科学家,他们的脸上大多带着困惑,就像试图解开一个用陌生文字写成的谜题。米凡忽然微微一笑,用一种极其古怪的语调吐出了一串音节 —— 那声音既不像任何已知的人类语言,也不遵循常规的发音规律,更像是某种高频次的粒子振动,时而尖锐如激光,时而低沉如黑洞的引力波。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仿佛被这串神秘的 “语言” 吸走了。俄罗斯科学家们面面相觑,高尔基团长皱起了眉头,他从军情部门那里得知,米凡曾多次在私下研究中 “接收” 到来自外宇宙的信息,但亲眼听到这种 “翻译”,还是第一次。那种感觉,就像在听一首来自宇宙诞生之初的歌谣,每个音符都充满了未知的力量,却又无法被理解。

“米凡教授,” 高尔基清了清嗓子,打破了这份诡异的寂静,“您刚才说的是…… 外宇宙单体人的语言?”

“是他们用来描述宇宙基本力的‘数学语言’。” 米凡放下马克笔,语气恢复了正常,“就像我们用公式表达物理规律,他们用这种振动频率来定义宇宙的结构。现在听不懂没关系,当我们真正踏上穿越多重宇宙的旅程时,你们会明白的。”

波波夫院士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这太超前了,米凡教授。我们连本宇宙的暗物质分布都还没完全搞清楚,就要去理解外宇宙的‘语言’,这简直就像让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去参加马拉松。”

“科学的进步,往往就是从‘不可能’开始的。” 米凡走到窗边,推开窗户,傍晚的凉风涌了进来,吹散了会议室里沉闷的空气,也吹动了他额前的碎发,“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世人也觉得他疯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最初也被认为是异想天开。但现在,它们都成了我们认知世界的基石。”

他转过身,目光变得锐利起来:“穿越多重宇宙,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我们的观测数据已经显示,外宇宙的‘单体人’正在向我们的宇宙发送某种‘邀请函’,或者说,是‘警告’。如果我们不去主动接触,等待我们的,可能是被动的入侵。”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俄罗斯科学家们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有人面露担忧,有人则眼神炽热 —— 对于科学家来说,没有什么比探索未知更具吸引力的了,哪怕那未知中潜藏着危险。

“那么,穿越计划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高尔基团长终于开口,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显示出内心的郑重,“我们需要多少能量才能打开‘宇宙通道’?如何保证穿越者的安全?”

米凡走到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份详细的计划方案:“我们需要在地球的地轴极点建立一个‘空间共振发生器’,利用地核的磁场能量作为初始动力,再通过聚焦太阳风的粒子流,形成一个能量通道。这个通道的稳定性大约能维持 72 小时,足够我们的先遣队往返一次。至于安全……” 他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在外宇宙面前,我们没有绝对的安全可言,能依靠的只有我们的智慧和勇气。”

他合上电脑,看着高尔基:“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参与计划的科学家必须认可我的‘终极统一理论’。这不是学术霸权,而是为了团队的统一。如果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怀疑去面对外宇宙的未知,我们很可能会在关键时刻陷入混乱,甚至自我毁灭。”

“组建国际团队是必要的,” 高尔基点了点头,语气却依旧坚持,“地球是全人类的家园,穿越多重宇宙也应该是全人类的事业。俄罗斯愿意成为中国最坚定的伙伴,但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多国家参与进来,共同分担风险,共享成果。”

“这一点我同意。” 米凡的回答让俄罗斯科学家们松了一口气,“但主导权必须在中国手中。就像您说的,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带领大家迈出这关键的一步。至于武装部队,” 他的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这是底线保障。我们首先是和平的使者,但如果遭遇恶意攻击,我们必须有能力反击。宇宙的法则,有时候比地球的丛林法则更残酷。”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高尔基用生硬的中文重复了这句话,然后猛地一拍桌子,“说得好!这也是我们俄罗斯人的信条!我完全同意您的观点。”

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之前的疲惫和困惑仿佛被这股共识的力量驱散了。波波夫院士站起身,举起手中的茶杯:“为了多重宇宙的和平,也为了人类的未来,干杯!”

“干杯!” 所有人都举起了杯子,清脆的碰杯声在会议室里回荡,仿佛是两个伟大国家在宇宙探索事业上达成共识的序曲。

最后,双方敲定,在米凡实施穿越计划之前,先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多重宇宙论坛”,邀请全球认可 “终极统一理论” 的科学家参与。俄罗斯方面则负责协调欧洲的科学家,确保论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当俄罗斯代表团走出宇宙科学院时,夜色已经笼罩了整座城市。米凡站在门口,与高尔基紧紧握手。

“米凡教授,我会立刻向总统汇报今天的成果。” 高尔基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中俄‘老铁’的关系,在宇宙探索的领域里,一定会更加牢固。”

米凡笑了笑:“我期待着在莫斯科与总统阁下会面。但有一点请您转告总统,‘以中国为起点,以我为中心’,这不是傲慢,而是责任。在穿越多重宇宙这件事上,我们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分歧。”

高尔基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请您放心,俄罗斯会是您最可靠的伙伴。”

看着俄罗斯代表团的车队消失在夜色中,米凡的脸上才露出一丝疲惫。他知道,这场看似顺利的会晤,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让全世界的科学家都认可他的理论,组建一支真正团结的国际团队,还有无数的困难在等待着他。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的路灯下 —— 是刘柳。他正靠在自己的车边,不停地抽着烟,烟头在夜色中明灭不定,像一颗焦虑的心脏。

米凡走了过去,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烟味,他下意识地皱了皱眉。

“米凡教授,会议结束了?” 刘柳掐灭烟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我等了您快三个小时了。”

“抱歉,谈得太投入,忘了时间。” 米凡看了看刘柳的车,“是去你书墅的时候了?”

“是的,” 刘柳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您指导了。”

米凡上了刘柳的车。车子驶离市区,朝着郊外的方向开去。窗外的灯火越来越稀疏,取而代之的是漆黑的田野和偶尔闪过的树影。刘柳一路都在介绍他的书墅,言语中充满了自豪,仿佛那不是一个住所,而是他学术思想的圣地。

米凡只是偶尔应一声,大多数时候都在闭目沉思。他在思考俄罗斯代表团的反应,思考 “多重宇宙论坛” 的筹备细节,更在思考如何才能彻底打破刘柳心中的壁垒,让他真正实现 “自我革命”。

他知道,今晚的书墅之行,将是关键的一步。而那一步,注定伴随着毁灭与重生。

二、书墅的灰烬与自我的涅槃

刘柳的书墅比米凡想象的还要偏僻。车子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才在一个小山丘下停下。眼前的建筑确实称得上豪华,欧式风格的白色外墙在月光下泛着清冷的光,四周环绕着高高的围墙,像一个独立的王国。围墙外是茂密的树林,寂静得只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连虫鸣都显得格外稀疏。

“这里绝对安静,” 刘柳下车打开大门,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得,“除了我,方圆五公里内没有任何居民。我把这里叫做‘思想的孤岛’。”

米凡走进院子,环顾四周。院子打理得很整洁,却没有任何花草,只有几棵修剪得方方正正的松树,透着一股刻板的严谨,和刘柳给人的感觉如出一辙。

书墅内部的装修却极尽奢华,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墙上挂着昂贵的油画(虽然米凡一眼就看出那是高仿品),家具都是知名品牌。但米凡的目光很快就被遍布各个房间的书架吸引了 —— 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书架,上面塞满了书籍,一眼望去,全是物理学、数学、宇宙学等领域的专著和期刊,没有一本文学作品,甚至连一本传记都没有。

“我的藏书怎么样?” 刘柳跟在米凡身后,像个等待老师评价的学生,“这里有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期刊和专著,很多都是孤本。”

米凡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量子场论进阶》,翻开几页,又放了回去。“很全,也很专业。” 他的语气很平淡,“但你有没有发现,你的书里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

刘柳愣了一下:“缺少了什么?难道还有什么权威著作是我没有收藏的?”

“是‘人’的气息。” 米凡走到客厅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没有历史,甚至没有关于‘人’本身的思考。你的书里只有公式、定理、数据,却没有情感、直觉、顿悟。这就是为什么你理论扎实,却总是无法突破的原因 —— 你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只会运算的机器,而忘记了科学的本质,是探索‘人’与宇宙的关系。”

刘柳的脸一下子涨红了,像被人戳中了痛处。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无话可说。他确实从来没觉得文学艺术有什么用,在他看来,那些都是浪费时间的 “闲书”,远不如一个精准的公式来得实在。

“我们去看看你的书房吧。” 米凡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身朝二楼走去。

刘柳的书房在二楼最里面的房间,门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 “思想禁区,闲人免进”。推开门,一股浓重的油墨味扑面而来。房间比其他地方简陋得多,只有一个巨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手稿、U 盘和一台高性能电脑。墙上贴满了各种公式推导和图表,密密麻麻,像一张蜘蛛网。

“这里是我的‘核心实验室’,” 刘柳的语气重新变得自豪,“我所有的重要研究,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这些手稿,记录了我对中微子质量问题的所有思考。”

米凡仔细地翻看着手稿,眉头却越皱越紧。这些手稿的推导过程确实严谨,引用的文献也都是最新的,但始终跳不出传统理论的框架,就像在一个固定的圆圈里打转,永远无法触及最核心的奥秘。

他的目光在房间里扫视,最后落在书桌后面的一个通风口上。他不动声色地走过去,假装整理通风口的格栅,手指快速地在里面放了一个小小的黑色物体 —— 那是他自制的定时打火机,体积只有火柴盒大小,却足以点燃周围的纸张。

做完这一切,他转过身,脸上看不出任何异样。“你的思路太受限于现有理论了,” 他指着手稿上的一处推导,“这里,你假设中微子的运动轨迹是线性的,但如果它的轨迹是‘折叠’的呢?就像一张纸被对折,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瞬间缩短。”

刘柳顺着米凡指的方向看去,陷入了沉思。米凡趁机又说:“这里太闷了,我们出去走走吧,换个环境或许能有新的思路。”

刘柳犹豫了一下,但米凡的话确实让他产生了兴趣,便点了点头:“好,我经常在傍晚的时候沿着山丘散步,确实能想通一些白天想不明白的问题。”

两人走出书墅,沿着小山丘慢慢往上走。夜晚的空气带着泥土的清新,月光透过树枝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刘柳走得很有规律,大约每走一百步,就会停下来抽一口烟。烟雾在月光中升腾,很快就被风吹散。

米凡不抽烟,每当刘柳抽烟时,他都会下意识地用手扇开飘到眼前的烟雾。“你抽烟的频率很固定。” 他忽然说。

刘柳笑了笑:“习惯了,就像钟摆一样。我觉得这样有助于思考,能让大脑保持一种稳定的节奏。”

“抽烟真的能提高思考质量吗?” 米凡的语气带着一丝怀疑。

“多少有点吧,” 刘柳深吸一口烟,吐出一个烟圈,“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抽烟,爱因斯坦、玻尔……”

“我看男人抽烟,大多是因为内心的脆弱。” 米凡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穿透力,“用尼古丁来麻痹自己,逃避那些无法解决的困惑和压力。”

刘柳的动作僵住了,手里的烟差点掉在地上。他下意识地把烟蒂扔在地上,用脚踩灭,像是在掩饰自己的慌乱。“或许…… 你说得有道理”

米凡继续往前走,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当然有道理。抽烟能‘帮助’思考,确实有物理基础,但那不是因为尼古丁,而是因为吸烟者在吞吐烟雾时,无意中模拟了‘物质核最内部的运动规律’—— 一种螺旋式的收缩与扩张。但你连这个都没搞懂,只是盲目地模仿,反而让烟雾堵塞了你的感知通道。”

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刘柳:“你二楼书房里的那些手稿和电脑,对你来说,就像吸烟者手中的烟,对吧?你以为它们是你思想的延伸,其实它们只是你的负担。那么多手稿,耗费了你那么多时间,却没有任何成果,你就没想过为什么吗?”

刘柳的脸色变得苍白,他下意识地回头望了一眼远处的书墅,月光下,那栋白色的建筑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个沉默的巨人。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莫名的不安。

“努力与结果成反比,” 他低声说,声音里带着一丝苦涩,“我有时候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适合做科研。”

“不是不适合,而是你被过去的知识和经验绑架了。” 米凡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你要彻底改变自己,就必须彻底放弃过去的一切,与往昔决裂。把那些所谓的权威理论、经典模型,全都从你的脑子里清除出去。”

“谈何容易,” 刘柳苦笑了一下,“几十年装进脑子里的东西,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怎么可能说否定就否定?”

“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否定的理由,没有经历过彻底绝望的阵痛。” 米凡的目光像一把刀,直刺刘柳的内心,“就像一个癌症病人,不经历手术的痛苦,就无法获得新生。你现在就像那个病人,明知病灶在哪里,却因为害怕疼痛而不敢开刀。”

“彻底…… 绝望的阵痛?” 刘柳喃喃地重复着这句话,眼神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

“非此莫属!” 米凡加重了语气,“你必须敢于向自己发动一场革命 —— 一场自我革命。把过去的‘我’彻底打碎,才能重塑一个全新的‘我’。”

刘柳沉默了,低着头,脚步也停了下来。米凡的话像重锤一样敲击着他的内心,让他既恐惧又隐隐有些期待。他想起自己多年来的挣扎和失败,想起那些被拒稿的论文,想起同事们同情或嘲讽的目光,一股强烈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远处的书墅方向闪过一丝火光。他猛地回头,心跳瞬间加速。“那是什么?” 他指着书墅的方向,声音带着颤抖。

米凡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脸上却没有任何惊讶的表情。“可能是村里的人在烧秸秆吧。” 他轻描淡写地说,同时伸手拉了一下刘柳的胳膊,“我们继续往前走,刚才说到哪里了?哦,自我革命……”

刘柳的目光死死地盯着书墅的方向,那火光似乎越来越亮了。他的书墅是独门独院,周围根本没有其他人家,怎么可能有人烧秸秆?一种不祥的预感像冰冷的蛇,缠住了他的心脏。

“不对,” 他甩开米凡的手,声音里充满了焦虑,“那是我的书墅!我的书墅着火了!”

他转身就往回跑,速度快得像一阵风。米凡看着他的背影,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然后也跟了上去。

当他们跑到书墅门口时,眼前的景象让刘柳目瞪口呆。熊熊大火已经吞噬了整个二楼,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夜空。他的书房所在的位置,正是火势最猛烈的地方,那些他视若珍宝的手稿、电脑、U 盘,此刻正在火海中发出 “噼啪” 的爆裂声,化为灰烬。

“不!我的研究!我的心血!” 刘柳发出一声绝望的嘶吼,想要冲进去,却被扑面而来的热浪逼了回来。他瘫倒在地上,双手抱住头,身体剧烈地颤抖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米凡站在他身边,静静地看着这场大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仿佛眼前燃烧的不是一栋豪华的书墅,而是一堆无关紧要的垃圾。他拿出手机,拨通了火警电话,语气平静地报了地址和火情。

消防车呼啸而至,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将大火扑灭。曾经豪华的书墅变成了一片废墟,黑色的焦土上散落着各种烧毁的残骸,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

消防警官走过来询问情况。“请问火灾是怎么引起的?” 他拿出记录本,看着米凡和刘柳。

米凡指了指瘫坐在地上的刘柳,语气自然地说:“这位刘老师烟瘾很大,刚才我们还在院子里抽烟。我猜,可能是他不小心把烟头扔在了易燃物上,没彻底熄灭吧。这种事,在老烟民身上很常见。”

刘柳猛地抬起头,通红的眼睛死死地盯着米凡,眼神里充满了震惊、愤怒,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只是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声音嘶哑地说:“是…… 是我的错…… 是烟头惹的祸……”

米凡有些意外地看了刘柳一眼,随即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他没想到,刘柳居然会承认。这说明,这场大火虽然烧毁了他的研究成果,却也可能烧断了他心中某些顽固的锁链。

消防警官做了记录,见没有人员伤亡,也没有波及其他地方,便带着队伍离开了。现场只剩下米凡和刘柳,以及一片狼藉的废墟。

刘柳慢慢地从地上站起来,走到废墟前,看着那些还在冒着青烟的残骸,眼中没有了刚才的激动,只剩下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过了很久,他转过身,走到米凡面前,伸出手,紧紧地拥抱了他一下。

“谢谢你,米凡教授。” 他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你刚才讲的那个‘富翁招婿’的故事,我记住了。”

米凡拍了拍他的背,语气淡淡地说:“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

刘柳松开手,看着米凡的眼睛,忽然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是啊,彻底绝望的阵痛…… 我现在感受到了。或许,这真的是一个新的开始。”

他转过身,朝着山下走去。月光照在他的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的脚步有些踉跄,却异常坚定。没有了书墅,没有了手稿,没有了那些束缚他的知识和执念,他反而觉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米凡站在原地,看着刘柳的背影消失在山路的尽头。他知道,刘柳的 “自我革命”,终于在这场大火中,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

而他自己,也朝着 “多重宇宙穿越计划”,又近了一步。接下来,他要面对的,将是更广阔的舞台,更激烈的博弈,以及更未知的未来。但他的心中,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智慧,往往诞生于毁灭的灰烬之中。而人类的未来,就在那片看似虚无的多重宇宙深处。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