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备受好评的玄幻脑洞小说——《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本书以赢零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秋啾秋W”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小说已经更新232667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大秦:咸鱼皇子,靠躺平登顶金榜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不论如何,必须零查赢零的真实底细。”
咸阳宫金殿之上,玉磬声声。
赢零带着使节团穿过持戟侍卫的队列,向御座上的嬴政躬身复命。
“儿臣奉命出使唐国,现已缔结盟约。
唐王愿与大秦共御外敌,并进献马具锻造秘术,另赠五千暗夜明光铠与陌刀”
听着使臣禀报的厚礼,文武百官与嬴政俱是面露喜色。
秦唐联盟不仅缓解边关压力,更可能零底解决匈奴之患。
唐国献上的军备更显诚意。
“善。”
嬴政嘴角微扬,忽而面色陡沉,帝王威仪如山岳压顶:
“但赢零,你可知罪?”
满殿哗然。
方才还在嘉奖赢零促成联盟的君王,此刻竟骤然发难。
群臣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儿臣愚钝,不知身犯何罪?”
赢零拱手相询。
“寡人听闻,你在唐宫夜宴上作《春江花月夜》,得李世民击节称赞。”
嬴政眸光如电,”更当场诛杀刺客,显露武艺。”
“有这等才华武功,寡人竟被蒙在鼓里,该当何罪?”
赢零垂首沉默。
昌平君立即出班奏道:
“陛下,九公子确实犯了欺君之罪!”
“念在其出使有功,不如功过相抵。”
这番看似求情实则削功的言论,引得众臣侧目。
李斯暗自叹息。
昌平君太操之过急。
若陛下真要治罪,何须亲自点破?
“儿臣甘愿受罚。”赢零顺势请罪。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嬴政微微颔首,转向李斯:”丞相以为如何?”
“臣以为功过不可相抵。”
“赏罚分明,方显秦法威严。”
李斯心领神会,继续道:
“九公子藏锋守拙,并非存心欺君。”
“不若略施薄惩请九公子即兴赋诗,展我大秦雄风。”
“其所作《春江花月夜》已名动列国,令世人争颂唐风。”
李斯进言道:”我大秦文脉悠长,底蕴深厚,只是声名不显。
九公子既能写出展现大唐气象的诗篇,必能创作出体现大秦风骨的佳作。”
“若九公子能作出一首传世之作,必能扬我大秦国威!”
这番话引得满朝振奋,连嬴政眼中也闪过期待之色。
《春江花月夜》以其超凡脱俗的意境展现盛唐气象,恰如李斯所言,此诗流传后世令无数才子心驰神往。
这正是文化瑰宝的非凡感染力!
优秀的文化作品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其传播速度与影响力远超武力征服。
“赢零,李斯此议正合孤意。”嬴政抚掌而笑,”虽说你非故意触犯欺君之罪,但仍需稍加惩戒。”
“既然你能在大唐盛宴上作出脍炙人口的唐诗,今日便罚你在咸阳宫即兴创作一首彰显我大秦气魄的诗文必须名震诸侯,流传千古!”
“要让天下士人一听此诗,便知此乃堂堂大秦之作!”
即席赋诗,还要作出一首代表大秦、名扬四海的佳作,对常人而言难于登天,对赢零来说却易如反掌。
这个武侠世界重武轻文,文化贫瘠,许多传世诗篇尚未问世。
能代表大秦的诗歌,赢零恰好记得一首,且未被世人知晓。
“赢零,可否当场赋诗?若不能”嬴政声调转冷,”孤可要从严处置你的欺君之罪了。”
赢零注意到嬴政与群臣眼中闪烁的期待。
大秦虽军力强盛,文化影响却始终不及大唐、大宋、大明。
若能作出一首流传列国的秦风诗作,必能为大秦文化正名。
“儿臣即刻便可赋诗!”
“需要多少时辰?孤给你半个时辰。”嬴政亦觉要求严苛,特予宽限。
“无须如此之久!”
赢零上前一步,声如洪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首句一出,满朝文武皆为之动容。
此诗与《春江花月夜》风格迥异,质朴刚健却字字千钧,虽无华美辞藻,却令人壮怀激烈。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赢零的声音如金石相击,回荡殿中。
满朝武将听得血脉贲张,须发皆竖,不自觉地随声吟诵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莫道无征衣?与你共战袍。”
诗句简练有力,每位秦国将领都听得分明,当他们跟着吟诵时,眼眶渐渐湿润,眸中泛起泪光。
秦国猛将皆起于卒伍,能立于朝堂者,都曾在沙场历经生死,那些倒下的袍泽仿佛就在眼前。
“莫道无征衣?与你同披甲。
莫道无征衣?与你共赴敌。
莫道无征衣?与你同着胄。”
有武将甚至仰天长啸,声震咸阳宫。
文臣们面露惊色,被这气势所慑。
这首《无衣》虽不雕琢,却直指人心,能点燃每个老秦人的热血。
秦国以武立国,耕战一体,每个秦人都曾为卒伍,都懂诗中蕴含的力量。
良久,朝堂渐归平静,众武将望向赢零,眼中尽是钦佩。
虽未经战阵,赢零却唤醒了他们最深的记忆与豪情。
此诗若传于三军,必能鼓舞士气,彰显大秦风骨。
“儿臣诗作已毕,请父王圣裁!”
嬴政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激荡,未立即回应,而是看向武将之首那位银发威严的老将,秦国军权最重的统帅王翦。
“王翦将军以为如何?”
51章
“老臣以为,九公子此诗尽显大秦雄风!”王翦迈步出列,”虽遣词质朴,却字字铿锵。
末将诵读之时,顿觉豪情万丈,恨不得立刻披甲出征!”
“恳请陛下将此诗立为大秦战歌,以振军心!待我大秦雄师荡平六合,此诗必将威震寰宇,令敌寇胆寒!”
扶苏听闻面色骤变,难以置信地望向赢零。
胡亥双目圆睁,妒恨之色溢于言表。
若此诗定为战歌,赢零声望必将深入军旅,假以时日,必得将士拥戴。
“陛下,九公子诗作虽妙,然立为军歌恐有不妥”昌平君急忙进谏。
“不妥?”嬴政厉声打断,”朕以为王翦所言极是。
此诗既显大秦雄姿,又可鼓舞三军斗志。”
“赢零此诗,即日起定为大秦战歌,颁行各营!”
昌平君咬牙退下。
嬴政低吟诗句,罕见地露出笑意:”零儿,此诗甚得朕心,必将流芳百世。
至于先前欺君之罪,就此作罢。”
“现在,说说你想要什么赏赐。”
74章
嬴政凝视赢零,沉声道:”此次出使大唐,促成秦唐盟约,功在千秋。
你想要什么封赏,但说无妨。”
“赢零,此番缔结秦唐之盟,居功至伟。”
“你尽管直言,无论想要何等封赏,只要寡人力所能及,必不推诿。”
嬴政的承诺重若千钧。
满朝文武俱皆抬头,目光齐聚赢零身上,暗自揣度他会提出何等请求。
长公子扶苏与胡亥暗自握拳,心中嫉恨翻涌。
“秦唐联盟能成,全仗大秦国力鼎盛。
若无雄厚根基,纵使儿臣百赴大唐,亦难成事。”
“无论父皇赐予何赏,儿臣都感恩戴德。”
赢零的应答令李斯暗自颔首,感慨其韬光养晦终见成效。
若换作扶苏或胡亥,恐怕早已急不可耐地索要封赏,岂能说出如此滴水不漏的言辞?
嬴政的脾性,李斯再清楚不过。
他愿给的,自会赐予;不愿给的,强求不得。
显然,赢零深谙此道。
嬴政微微点头,对赢零的回答颇为满意,继续道:
“如今大秦尚有三患匈奴之祸、六国余孽与诸子百家,以及与大隋、大宋、大明三国的边陲之危。”
“匈奴之患,寡人已命蒙恬修筑长城,严加防备。
余下便是六国余孽与诸子百家,以及三国边境之患。”
此言一出,群臣心中震动。
此三患皆关系社稷根基,嬴政此刻提及,莫非是要委派赢零处置?
若真如此,这分明是对储君之位的试炼!
即便是长公子扶苏,亦未曾获此殊遇!
嬴政接着说道:
“据罗网密报,六国余孽及农家、墨家等反秦势力,多潜伏于东郡。”
“东郡虽物阜民丰,却与大隋、大宋、大明三国交界,乃兵家必争之地,边患不断。”
“虽以大秦之威,三国不敢轻举妄动,但东郡内的六国余孽,恐与三国暗通款曲。”
“寡人欲遣一人出任东郡郡守,肃清余孽,震慑三国。”
“赢零,你才能卓绝,胆识无双,可愿担此大任?”
东郡郡守!
朝臣们听闻,纷纷面露惊色。
大秦推行郡县之制,三十六郡郡守执掌军政大权,地位尊崇,与朝堂重臣不相上下。
嬴政赐予赢零的封赏,堪称厚重。
然而,这份赏赐背后,实则暗藏危机。
东郡盘踞着六国残余势力,儒家在此根基深厚,墨家、农家等反秦力量亦暗中活动。
加之东郡地处要塞,三国虎视眈眈,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边境祸端。
若郡守能力不足,恐难掌控全局。
嬴政将东郡这一难题交予赢零,分明是对他的试探。
赢零目光坚定,毫不迟疑地应下。
他记得秦时旧事,始皇曾遣长公子扶苏平定六国余党与百家势力,此为对储君的磨砺。
然而扶苏未能零底铲除六国残余,亦未妥善处置百家之争。
如今此任落在赢零肩上,且父皇嬴政更赐他郡守之职,使其名正言顺执掌地方军政,成为一方大吏。
赢零自然接下。
对付六国余党与百家宗门,于他而言有何难处?
非但无难,反可为其所用。
至于与大秦相邻的大隋、大宋、大明三国,以秦国之强,他们岂敢轻启战端?
赢零深知三大王朝中各派江湖势力的纷争,正可借此谋划,为日后争雄天下奠定根基。
“儿臣愿担此责,肃清六国余孽与百家,治理东郡,震慑三国!”
“好,望你不负朕望!”
嬴政微微点头,眼中掠过一丝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