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青梅绕梁,岁岁成双》是一本让人爱不释手的双女主小说,作者“阿柒Aa”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沈昭谢知微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完结,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青梅绕梁,岁岁成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正是她。”
谢知微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在清冷的空气中凝成一团白雾,很快消散。
“昨日听母亲提及,她已被许配给了……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大人的长子。”她顿了顿,语气里染上清晰的愁绪和无奈。
“那李公子……听说性情颇为暴戾,房里的丫头打死了不止一个。静姝姐姐那般柔顺的性子……母亲说,她得知消息后,哭了整整三日,水米不进,可又能如何?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终究是……身不由己。”
谢知微的话语轻柔,却像带着倒刺的钩子,精准地勾起了沈昭昨夜那强烈的保护欲和愤怒。
沈昭眉头立刻拧紧:“竟有这种事?!那岂不是把她往火坑里推?她爹娘怎么想的!”
“怎么想?”
谢知微唇角勾起一抹苦涩的弧度,带着浓浓的嘲讽。
“自然是想着李大人位高权重,李家门楣显赫,攀上这门亲,于王家仕途大有裨益。至于静姝姐姐的幸福……”她摇摇头。
目光投向远方枝头怒放的红梅,眼神空茫。
“在这家族荣辱、权势利益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这些闺阁女子,不过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任人摆布罢了。有时想想,若能像这寒梅一般,凌霜傲雪,随心而开,该有多好?可惜……”
她未尽的话语化作一声悠长的叹息,充满了对“身不由己”的控诉。
沈昭听得心头火起,又堵得发慌。
她握紧了拳头,骨节捏得发白,恨恨道:“这些老顽固!为了权势,连亲生女儿都能卖!若我是静姝,定要闹他个天翻地覆,宁死不从!”
“宁死不从?”
谢知微终于缓缓转过头,目光不再是空茫地望向远方,而是像带着实质的重量,缠绕着沈昭,深深地、深深地凝视着她。
那双沉静的眸子里,翻涌着太多复杂的情绪——是深不见底的愁绪,是对命运的无力,是难以言说的渴望,还有一丝……试探。
清冷的眉宇间笼罩的愁云,在看向沈昭时,仿佛找到了唯一的寄托点。
“阿昭,”她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敲在沈昭的心上。
“若这‘身不由己’的枷锁,也终有一日要套在我的脖子上呢?若我也要被迫……嫁与一个面目可憎、只知权势倾轧之人呢?”她的目光紧紧锁住沈昭的眼睛,不放过她一丝一毫的反应。
“就像静姝姐姐那样,甚至……更糟。”
沈昭被她眼中那浓得化不开的哀愁和直白的试探刺得心口剧痛。
保护欲如同沸腾的岩浆,瞬间冲垮了理智的堤坝,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低吼出声:“不可能!我绝不会让这种事发生在你身上!谁敢逼你,我沈昭第一个不答应!管他什么太子王爷,我……”
她猛地顿住,对上谢知微那双仿佛蕴藏着千言万语、带着一丝脆弱期盼的眸子,后面那些狠话却莫名地卡在了喉咙里。
沈昭看着谢知微清冷眉宇间那挥之不散的愁绪,看着那专注得近乎贪婪地缠绕着自己的目光,昨夜那股熟悉的、莫名的烦躁感再次汹涌地席卷而来,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这烦躁里夹杂着强烈的愤怒,对那无形枷锁的痛恨,对知微处境的揪心,还有一种……一种让她更加心慌意乱的感觉——这份沉重的愁绪,似乎不仅仅是因为王静姝,不仅仅是因为那该死的“身不由己”,它仿佛……与自己有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认知让她心乱如麻,仿佛一脚踏入了深不见底的迷雾。
她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发现自己根本无从说起,只能烦躁地抓了抓被风吹乱的头发。
目光下意识地避开了谢知微那过于灼人的视线,投向远处一株开得如火如荼的红梅,仿佛那花蕊中藏着能解答她心中所有困惑的答案。
白雪,红梅,素衣的佳人。
本是清冷绝艳的画面。
可沈昭的心,却像被投入了滚烫的油锅,在保护欲的沸腾与那份说不清、道不明、却愈发强烈的烦躁煎熬中,翻腾不休。
————
梅林一别,那股混杂着愤怒、烦躁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憋闷感,并未随着沈昭策马狂奔而消散,反而像冬日的寒气,丝丝缕缕地渗进了骨缝里。
谢知微最后那声叹息,眉宇间浓得化不开的愁绪,还有那句“身不由己”的控诉,如同烙印般刻在沈昭心头。
她对着演武场的木桩狠狠发泄了几日,枪风凌厉得让亲兵都暗暗咂舌,却始终挥不去那份沉甸甸的烦躁。
恰在此时,宫中的请柬送到了镇北将军府。
隆冬岁末,皇帝赵胤在麟德殿设宴,名为君臣同乐,共贺瑞雪丰年,实则是年关前一次不动声色的朝堂势力检阅与安抚。沈家、谢家均在受邀之列……
赴宴前夜,苏云容特意将沈昭唤到跟前,细细叮嘱:“昭儿,宫中不比家里,规矩大。你虽习武,性子跳脱些,但在御前,务必谨言慎行,莫要失了臣下之礼。”她看着女儿英气勃勃却犹带稚气的脸,眼中满是慈爱与忧心。
沈昭撇撇嘴,有些不耐:“知道了娘,我又不是小孩子。不就是吃顿饭嘛,规矩我都懂。”
话虽如此,心里却盘算着,不知知微会不会去?
赴宴当日,她今日难得穿了正式的裙装,一袭绛紫色绣缠枝莲纹的锦缎袄裙,衬得她肤光胜雪,少了几分平日的英气勃发,多了几分属于闺阁女子的明艳。
只是那挺直的脊背和习惯性微抿的唇角,依旧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飒爽。
殿内,暖意融融。鎏金炭盆里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殿外的凛冽寒气。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舞姬水袖翩跹,舞姿曼妙。身着华服的宗室勋贵、文武重臣及其家眷们分列而坐,言笑晏晏,一派祥和。
皇帝赵胤端坐于御座之上,年过四旬,面容清癯,眼神温和中透着深不可测的睿智。
皇帝膝下三子二女。太子赵凌,年十八,居长,乃中宫周皇后所出。
周皇后端坐于皇帝身侧,身着明黄凤袍,仪态万方,保养得宜的脸上带着雍容的笑意,但笑不达眼底,不动声色地扫视着下方。
次子赵珩,十六岁,生母早逝,养在德妃膝下,气质略显阴郁,沉默寡言。
三子赵璟,年方十四,生母是颇为得宠的淑妃,眉眼间还带着几分少年的跳脱。
两位公主年纪尚幼,由乳母陪着坐在偏席。
皇帝身着明黄常服,笑容和煦地举杯:“诸位爱卿,今日暖炉小宴,君臣同乐,只叙情谊,不谈国事,不必拘礼,尽兴便好。”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个角落,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仪。
“谢陛下!”殿内众人齐声应和,气氛更加松快几分。
沈昭随父兄坐在武将勋贵一席,位置相对靠后。
她按捺着性子,目光却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越过重重人影,精准地落向了对面文官首席的方向。
谢知微来了。
她端坐在丞相谢廷远身侧,一身繁复华美的宫装,外罩一件雪白的狐裘斗篷,衬得她肌肤胜雪,容色清绝。
乌发梳成高雅的凌云髻,簪着赤金点翠衔珠凤钗,流苏轻垂,摇曳生姿。
谢知微微微垂着眼睑,姿态娴雅端庄,仿佛一尊精心雕琢的玉像,完美得无可挑剔。只是那过于挺直的背脊和紧抿的唇角,泄露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沈昭的心,在看到她的瞬间,便莫名地沉了一下。
那身华服,那繁复的妆容,将谢知微包裹得如同一个精美的祭品,让她觉得无比刺眼。她宁愿看到梅林里那个披着素白斗篷、发间落着红梅的知微。
太子赵凌,端坐于皇帝下首,一身杏黄四爪蟒袍,气度雍容。他目光扫视全场,最终也定格在谢知微身上。
那目光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一种志在必得的占有欲。周皇后,坐在皇帝身侧,仪态万方,目光在太子与谢知微之间流转,带着撮合之意。
宫宴过半,气氛正酣。太子赵凌端着酒杯,在皇后周慕华赞许的目光下,离席起身,径直朝着谢知微所在的席位走去。
沈昭握着酒杯的手指猛地收紧,指关节瞬间绷得发白,杯中的琼浆玉液微微晃荡。
“谢相为国操劳,实乃社稷之幸。”赵凌的声音带着刻意的温和,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浅笑。
目光却已落在谢知微身上,“谢小姐今日气色甚佳,这身宫装,更衬得人比花娇。”
谢知微起身,微微屈膝行礼,动作优雅标准,无可挑剔。“太子殿下谬赞。”
她的声音清泠悦耳,带着疏离的客气,面上带着得体的浅笑,眼神却平静无波,如同深潭,“家父常言,殿下勤勉好学,才识过人,臣女愧不敢当。”
她应对得体,滴水不漏,却将话题巧妙地引回父亲和太子身上,将自己摘了出来。
赵凌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晦暗,面上笑容不变:“谢小姐过谦了。久闻谢小姐琴棋书画皆精,尤其一手丹青妙笔生花,改日若有闲暇,孤倒想请谢小姐品鉴几幅孤新得的古画。”
这已是相当明显的邀约信号。席间不少目光都投了过来,带着探究和了然。周皇后在上首看着,唇边笑意更深了几分。